從1992年黨的十四大到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歷史的車輪走過了21年;從“基礎性”到“決定性”,兩字之改對市場作用做出了全新的定位。
  2014年,濟南市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涌動。處理好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抓好今年重點改革任務的謀劃落地,強調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釋放市場活力……深改元年,濟南蹄疾步穩地開始作答這場政府、市場各就其位的“大考”。
  2014年,對胡安春來說,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濟南市簡化外地進濟建築業企業備案手續,企業投標前的資質資格核驗環節取消,他所在的企業競標項目迅速增加。投資環境好了,企業發展的動力足了,胡安春的收入也多起來。
  2014年,對於18戶市屬國有困難企業的1583名職工來說,新的生活開始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4290萬元足額支付經濟補償金和其他安置費及時發放到他們的手中,一部分人實現再就業,一批困難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胡安春得益於政府“有形的手”放開,而困難企業則得益於政府“有形的手”抓緊。一“放”一“緊”,正是政府與市場各歸其位、各司其能的結果。
  一方面,政府有選擇地“放權”給市場,把市場的還給市場——讓市場資源配置的規律作用發揮出來,企業有了更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一方面,政府抓緊職責“不放手”,把政府的留給政府——讓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的職責嚴格起來,讓民生保障不落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濟南出台《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包括健全完善集中審批服務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等在內的46項具體改革措施,掀起全面深化改革大潮。
  從我市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大多數經濟指標特別是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指標增幅趕上甚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與此同時,44家市屬國有困難企業幫扶解困和改革發展步伐扎實邁進,全市鄉村扶貧解困的號角振聾發聵,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完善創新招商機制、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的舉措落地有聲。深改大幕已啟,成效如何正待檢驗。
  迎難而上經濟向好改革初見成效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就是要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與政府“看得見的手”各歸其位,讓“看不見的手”能夠“看得見”,而不是讓“看得見的手”成為“閑不住的手”。
  遵循這一原則,我市經濟發展的硬數據顯然比較令人滿意。從上半年經濟發展數據來看,我市實現生產總值2600億元,同比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4%,高於全省平均1.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長13.1%,高於全省3.3個百分點。具體來看,今年二季度經濟運行狀況比一季度要好,預計下半年也將延續這種向好的態勢。
  雖然上半年經濟運行面臨著下行壓力,但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科學研判決策與狠抓工作落實,我市經濟運行速度和質量還是迎難而上,得到了明顯提升。8.8%的GDP雖然低於計劃中的9%,但也遠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指數7.4%,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只有科學而嫻熟地運用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兩種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才能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市出台《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46項具體改革措施。在行政管理方面,取消下放178項行政審批、清理取消33項行政事業收費。圍繞解決部門之間權責不清、推諉扯皮等問題,提出建立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實施職能年度審核和專項審核,在理順職能的同時嚴格把控機構編製總量,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併在規劃、國土、建設等重點領域加大向基層放權力度。
  “看不見的手”的活力,取決於它被解放的程度。只有破除束縛市場調節的體制機制障礙,微觀主體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才能充分釋放出來。在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方面,我市重點實施了商事登記改革和“負面清單”管理兩項重點改革任務,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有效激發了社會投資活力。今年上半年,我市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持續發力,通過改革營商環境得到優化,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達57336戶,認繳註冊資本555.1億元,分別增長了90.9%和191.7%。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制度層面的改革與創新,有力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有力破除了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力增強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敢破敢立政府“放手”釋放市場活力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必須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8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今後越向縱深挺進,越要啃“硬骨頭”、驅“攔路虎”;必須“痛下決心”,持續協同推進“放權”與“監管”,真正打造現代政府。
  政府只有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才能更多地為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條件和環境提供公共服務。基於這樣的考慮,全市改革的舉措自上而下堅實有力。2013年初,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企業家座談會上,市委書記王敏就坦言,當前全市經濟領域最突出的問題是市場化程度不夠。要以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核心,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使各項工作更規範、更高效、更陽光,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時隔一年多,市委書記王敏前不久在全市企業家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支持廣大企業家創新創業是黨委、政府的應盡之責,要千方百計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竭盡全力搞好服務,為企業家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把濟南的企業發展壯大起來,推動省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在全市經濟工作會上曾突出強調:“要通過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建立起精簡高效的行政體制、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規範有序的市場機制、公平公正的政策體系。”
  市場作為經濟的一種基本調節手段,通過價值規律客觀地起著導向作用,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管中窺豹,在簡政放權的“大手筆”下,企業創業致富的期望值高了,大項目、大資本的落地信心足了,市場塵封已久的資源活了起來。通過走社會化辦節的路子,泉水節、文博會、藝博會、全民體育大會、濟南啤酒文化節等節會成功舉辦,有效激活了市場資源,成為政府“放手”、市場“接手”的典型範本。
  微觀經濟現象證明,只有敢想敢乾、科學決策、方法得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突出強調的“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才能得到高效貫徹落實。
  各就其位政府“出手”主動“補位”市場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在市場化改革中,政府不可隨意而為,但也不能無所作為,而應切實將職能轉向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
  與先進城市相比,我市的綜合經濟實力不夠強、發展後勁和實體經濟“家底”薄弱,市委、市政府找準病根在於大項目、好項目少,為此果斷拿起“手術刀”,成立發展實體經濟領導小組,咬住目標、埋頭苦幹,一批批新項目孕育而生、扎實推進。早在去年,市委書記王敏,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就曾率領有關部門和單位赴北京進行項目對接活動,共簽約投資合作項目9個,總投資額達199億元。相比以往的招商活動,此次濟南北上招商之行簽約項目數量並不算多,但對加快全市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推動作用卻顯而易見。梳理這些項目可以發現,我市在軌道交通及智能電網這兩個領域具有較強優勢,黨委政府組織帶領企業進行“一對一”招商,足見濟南的政府“有形之手”正積極主動發揮優化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經濟發展檔次和規模的作用。
  再看今年以來我市的民生改善亮點,今年上半年,我市近六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均超過GDP增速。面對歷史遺留難題,敢啃硬骨頭,44戶困難國企幫扶解困工作順利推進,18戶企業一次性安置職工退出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時,全市社會保障參保人數也創歷史新高,基金收入達110.5億元,增長14.2%,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實現整合,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10年上調,15件民生實事也正按計劃逐步落實。
  縱觀經濟學百餘年發展史,現代市場經濟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市場雖然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但市場並非萬能,只有劃定政府與市場的合理邊界,使政府在調節經濟、彌補市場失靈的同時,防止出現“越位”、“缺位”和“錯位”,讓“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得益彰,實現市場高效、政府有為,才能迸發出強大力量。 (本報記者 範俐鑫)
  (原標題:市場決定、政府“補位”的濟南路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m54pmuf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